酒井法子:"每6個孩子就有一個吃不飽" 新冠疫情下的日本兒童飢餓問題

文|宋瑞文

「早上10點,許多人就已經聚集在立川市的公園,大排長龍,連推著嬰兒車的媽媽都看得到。」2021年底,全日本新聞網ANNnews報導著,因為新冠疫情持續,陷入貧困的日本民眾,排隊領免費食物的現場。

*新聞截圖,60幾歲的非正職勞工,拿到免費贈與的食物。(來源:ANNnews

「我完全找不到打工,像這樣有免費食物可以拿,可以省下吃飯錢,真的很感謝。」才十幾歲的大學生說道。「新冠疫情爆發後,以前打工的店就沒了。來這裡拿個兩三天份的食物算很好了。」二十幾歲的打工族說。新聞說,排隊人數又比上週高了不少,其中有不少是年輕人或養小孩的年輕家長。

新冠疫情以來,類似的新聞時有所聞。在日本,需要免費食物的人越來越多,孩子也不例外。以往免費或低價供應貧窮兒童餐點的兒童食堂,數量達到了新高。

據相關團體在2021年10月至12月的調查,日本的兒童食堂自2012年開始發展以來,在2020年達到4960間,在2021年底又增加到6007間,相隔一年就增加了1000間以上。其中以東京都747間最多,其次是大阪的470間,以及兵庫線的373間。兒童飢餓的問題,惡化狀況可見一斑。 

*新聞截圖,兒童食堂「島 ROOM」送餐到菲律賓家庭。(來源:MBS新聞報導

疫情下服務轉向

兒童食堂並不只是兒童吃飯的地方,更多時候是和其他兒童聚在一起,還有其他大人一起陪伴的溫暖的去處。可是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許多兒童食堂從定點一起用餐,改成提供便當讓家長帶回家。

據日本SBSnews6報導,位於濱松市的兒童食堂「綢咖啡」,原本是方便身心障礙的大人小孩都能享受的一家店,自3年前每月舉辦一次兒童食堂。店長柏倉珠美表示,提供一個和學校不同的地方,讓孩子或者一起吃飯或者做點什麼,度過珍貴的時光。

然而,新冠疫情爆發後,兒童食堂的部份,從在店裡一起用餐,改成提供免費便當。一位來領取的媽媽說:「最小的孩子很喜歡他們的鮭魚飯糰還有炸豬排。孩子們都很高興。」儘管改成提供便當,但店長一直等待重新開放店裡用餐的時機,細心準備許多防止感染的對策。可惜的是,疫情惡化,暫時只能放棄重開的夢想。

儘管不能提供孩子一個溫暖的去處,改成提供便當的兒童食堂,仍然是貧窮民眾解決吃飯問題的重要場所。據日本MBS新聞報導,位於大阪鬧區(MINAMI地帶)之中的兒童食堂「島 ROOM」,在新冠疫情爆發後,為避免群聚感染,把服務改成配送便當到府。服務對象有八成都是來自菲律賓或中國的外國家庭。

「島 ROOM」代表福井潤一郎表示,透過宅配便當,可以順便做家庭訪視,了解兒童的生活狀況,「有的孩子說玩電動玩到膩了,有的說吃飯只配蕃茄醬或美奶滋。」製作跟免費提供便當給他們的是市內的十家餐廳,其中一家餐廳的店長表示,遇到新冠,雖然日子也不好過,但只要店還在,就盡量幫助這些孩子。

*酒井法子:"日本中小學生每6人就有1人吃不飽。"(來源:酒井法子Youtube頻道

酒井法子來解說

儘管熱心的兒童食堂很多,但不是每間都能(由義工)宅配,或者因為疫情直接倒閉的也有。面對這樣的狀況,台灣人也很熟悉的日本藝人酒井法子,於2021年6月,在自己的YOUTUBE頻道裡表示,藉由自己的知名度,願意擔任平台,媒合願意提供便當的餐廳、送餐義工,和需要便當的家庭,讓沒飯吃的孩子得以溫飽。

酒井法子:「大家知道兒童貧窮(CHILDREN POOR)的問題嗎?請試著用"兒童貧窮 每六人中就有一人"去網路檢索看看。事實上,日本的中小學生,六個人就有一個不能在飲食上得到滿足。而且去年2020年,中小學生的自殺人數來到歷史新高。大家知道哪一天是最多未成年人自殺身亡的日子嗎?9月1日。請試著用"9月1日 自殺"檢索看看。

兒童貧窮問題不太容易被人發現,因為孩子們會隱瞞自己的貧窮狀況,就算肚子餓了,也會說吃飽了。事實上,有的孩子只有學校營養午餐可以吃,放暑假時就沒得吃。就算真的很煩惱或沒飯吃,孩子也不會舉手跟老師說。社會上有許多必須要解決的問題,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第一個項目就是消除貧窮。或許,在你的身邊,就有餓著肚子的孩子。我希望能多少做些什麼。」

7-Eleven也來幫忙

可喜的是,除了機構與名人的投入,企業也為饑餓問題出力。旗下擁有7-Eleven JAPAN、伊藤洋華堂、SOGO、西武百貨等公司的「7&I控股」,在2021年發起解決剩食與廢料問題的種種活動。

其中之一的「FOOD DRIVE」,是把一般家庭捐贈的、保存期限還有兩個月以上的未開封食物,像是穀類、罐頭、泡麵、飲料、料理包、乾貨等,輸送到食物銀行、兒童食堂、單親家庭、老人食堂等需要食物的地方。其中單單伊藤洋華堂在2021年8月底之前回收的食物量,就高達15萬噸。大型物流與通路企業的力量,果然不同一般。

從機構到企業,日本各單位在疫情下協助弱者度過難關。相對地,台灣疫情輕緩很多,相信由我們來做的話,可以協助的人們應該更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