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緣社會的解答—日本慈善廚房團體山友會介紹

文|宋瑞文

「這個問題有點突然,請問你昨天和誰一起吃晚餐?是和家人,還是不需要特別正襟危坐的朋友,大家圍著飯桌,享受飯菜正熟與茶餘飯後。你還記得聊了什麼?那時的心情如何?」

在時尚慈善品牌「JAMMIN」專訪慈善團體「山友會」之前,寫了這樣的一段話。對一般人而言再普通不過的幸福,卻不是「山友會」慈善廚房的服務對象所能輕易得到的。放在疫情緊張的當下,別有一番咀嚼滋味。

「山友會」是在山谷地區服務街友或窮人的慈善團體。「山谷」位於東京都台東區的東北部,自江戶時代起就有大量的簡易住所,成了計日散工們聚集的地方。

「山友會」在這裡提供免費醫療、生活諮商、慈善廚房等慈善服務。另外經營住宿設施,供需要看護才能生活的人,或者一個人生活有困難的人居住。透過種種行動,希望能讓那些因為不得已而獨自生活的人,不再感到孤單,重新恢復笑容。

*山友會準備的可樂餅便當。(來源

每週三、四,「山友會」都會在「山谷區域」發放熱食。週三是麵包組合或「五目炊飯」等不同菜色的便當。週四是飯糰或可樂餅便當(上圖)。平常大概會有100-150人,多的時候有200人。

「五目炊飯」是日本的什錦炊飯,五目就是在飯裡添加五種料,基本上有牛蒡、蒟蒻、菇類,通常還有豆皮與雞肉。便當還會附上熱騰騰的味噌湯(戶外煮食:慈善廚房在日文字面上的意思)。飯糰裡有話梅跟魚粉拌紫菜。這些帶出去發送的食物,都是許多義工合力製作而成的。

發放熟食的時候,義工會對每一個來領取的街友打招呼,像是「還好嗎?」「久等了。」等等,有意識地問候人家。如果有人看起來狀況不好,可以順勢去瞭解一下。也有街友在生活上有問題的時候,會主動跟義工攀談。

天氣好的時候,義工會跟這些來領取食物的人一起坐在堤防上邊吃邊聊。很多街友是透過食物發放才知道有「山友會」的存在。而「山友會」也希望街友有困難的時候,可以來諮詢看看,產生彼此信任的關係。

除了在河邊定點發放食物之外,「山友社」也會帶著便當去拜訪散居在不同地方的、街友所在的帳篷。

和排隊領取食物的街友不同,有帳篷或紙箱屋的街友,有自己的固定「住處」,去拜訪就像挨家挨戶。而前者就是居無定所的人,有錢就住網咖,沒錢就找地方殺時間。因為沒有固定連絡的方法,定點發放食物成為接觸管道之一。

*「山友會」代表,前傳教士、加拿大人Jean Le Beau,手上是孤獨死後的骨灰。(來源

「山友會」代表Jean Le Beau曾被問道,「都說現代是『無緣社會』(一個人失去社緣、血緣、地緣等所有緣份連繫),像這樣的社會問題,該如何解決呢?」他回答說:「這個問題很困難呢。一起吃個飯的話,感覺不錯吧。」

乍看之下是很簡單的回答,但能夠掌握問題的本質。像「山友會」提供的服務這樣,一起和街友吃個飯,需要很多辛苦的準備,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持續地一起吃飯,更是不容易。但是一旦成為某個人吃飯時的夥伴,他就不會感到孤單,遇到問題有人可以相談,思考解決的方案,人生從無路可走變成還有活路的可能。

不管是定點發放食物,或是帶便當訪問街友的帳篷。即便有義工,有人捐贈白米、罐頭、調味料、味增、海苔等(山友會收受的範圍),還是需要預算。查看該會最新的年度報告(2019年度),慈善廚房的食材支出為162萬日幣(不含其他部門的食材支出)。慈善服務聽起來很溫暖,背後的人力物力也不是伸手即來。

*街友幫忙在山友會屋頂種植蔬菜。(來源

因此,在接受他人的幫助之餘,在自己能夠做到的範圍,可以自食其力,自己吃的菜自己種。在「山友會」辦公處的屋頂,有街友們幫忙種植的馬鈴薯、紅葉萵苣、山葵、蔥與韭菜等各種盆栽(上圖)。

*JAMMIN為山友會義賣衣服設計的圖案。(來源

自助人助,除了一般的捐贈之外,時尚慈善品牌「JAMMIN」和「山友會」合作推出了,以後者的行動為概念的T恤。如同慈善廚房所帶來的、一起吃飯的溫暖景象,「JAMMIN」為他們設計的T恤圖案,是一群動物圍繞著大鍋,一邊聊天一邊放鬆心情吃飯的模樣(上圖)。

「JAMMIN」的理念是,有別於一般慈善周邊商品給人的土氣感覺,藉由時尚美觀的設計,讓人可以因為設計本身去穿。當捐助者不需要因為愛心,勉強自己偶爾才穿,彰顯活動價值的衣服,就能常常出現在眾人眼前,達到義賣品的宣傳效果,引來更多的捐款。

其實平常時候,慈善活動本身還算是一種時尚,名人政要,或者代言或者投身的例子很多。但是親身為街友到戶外煮食、發放食物的,就不是那麼常見了。

在其他團體的慈善廚房活動裡,有特別在寒冬時節舉辦的「越冬闘争(為渡過寒冬而戰)」;日本政治新星山本太郎,每年年末都會參加(下圖)。古裝劇裡,常有千金小姐放下身段分發食物給窮人的場景,希望慈善廚房哪天也能成為名流的標準行程。

*山本太郎為街友野炊。(來源

疫情下的慈善廚房

原本,街友們已不像尋常人家,能夠日日飽餐,享受共食的溫暖。而瘟疫肆虐的現在,連定點領取食物的微小幸福,都變得不再日常。2020年6月,在東京市政府附近有遮蔽的地方,原本都有食物發放的活動;13日因為下雨,上百名街友只能在附近高架橋下排隊等待,卻遭到市府職員的驅趕,「這裡也算市府範圍,下雨也要遵守規定」。

報導說,因為疫情的關係,需要的人增加了兩三倍。然而,因為疫情和東奧整頓市容的緣故,允許發放食物的地方減少了,讓問題雪上加霜。社會學者木村正人表示:「因為新冠而成為街友的人,政府本來就應該依法提供救助,卻在行政上不作為。現在連民間的支援都要排除,太過份了。」

 


* 參考資料:

1. NPO法人 山友会 公式ブログ(山友會官方部落格)

https://ameblo.jp/sanyukai1984/

2. JAMMIN

https://jammin.co.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