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絮報導】2022 魚你相育—食魚教案徵選競賽頒獎典禮暨成果發表會

從產地到餐桌的展場設計與體驗,開展食魚教育新貌

「2022 魚你相育—食魚教案徵選競賽頒獎典禮暨成果發表會」結合隆重的頒獎儀式、教案成果發表會與互動體驗活動,除表揚獲獎教師投入食魚教育之熱忱外,透過寓教於樂的設計,亦傳遞食魚教育之知識性與趣味性,增進民眾對國產水產品的認識,感受永續漁業的奧義。

結合展示與互動體驗,讓食魚教育更親民

此次成果發表會展區設計結合「從產地到餐桌」的概念,將45件獲獎教案分類展示於「撈捕」、「養殖」、「市場」、「餐桌」等 4 區,透過動線及主題引導,讓民眾能夠細細品味不同教案的設計理念,以及欲傳遞給學習者的素養內涵。

12月4日頒獎典禮當天,漁業署王正芳副署長,以及出席的貴賓海保署羅進明組長、邱秋嬋專門委員在參訪過程中,均對食魚教育成果展結合教案特色及增進民眾互動的教育性,表達驚喜與肯定。王正芳副署長對於澎湖縣龍門國小以「禁捕抱卵母蟹」議題,結合漁業署提供的量蟹尺進行教學印象深刻,現場也與洪郁婷老師一起以螃蟹紙卡進行量測。獲獎教師團隊更是一到現場,便興奮地參觀展區,與來自各地的夥伴們相互交流經驗,手機不停地拍下同儕的特色教具與教學創意點子,以及展區從產地到餐桌的佈置構思,要將這些食魚教育的新意吸收帶回。

成果展促成教師同儕交流與觀摩

同屬高中,平日位居一南一北的淡水竹圍高中張綺真、葉書蘋老師與屏東枋寮高中張簡琦麗老師開心的交流食魚國際教育的推動作法;同樣以「蚵」作為教案主題的澎湖縣合橫國小王琇姿、林宗雄老師與位在臺北市的育成高中老師林郁婷、陳家蓉老師,因為展示在同一區,有機會分享彼此所進行的課程-合橫國小的蚵產業調查,及育成高中進行的海洋廢棄物對蚵的影響,促成了產區與都會區學校,小學與高中的教學對話。更有教師直接以現場提供閱覽教案全文的平板,細細閱讀教案,專注的神情令人印象深刻。

玩中學食魚,提昇民眾食魚知識與素養

此次食魚教案成果發表會選擇在松菸文創大樓的半開放穿廊展示,除了提供參與頒獎典禮的貴賓及教師們交流觀摩外,更希望吸引民眾從看展與體驗的過程,拉近生活與食魚的距離,增進對水產品、漁產業與文化的認識。

現場隨處可見來訪的親子與民眾開心的到各展區體驗。在東海岸的展區佈置中,爸爸開心地指著飛魚要跟興奮的孩子們分享達悟族人的文化;養殖區則是孩童們的最愛,中年的父母仍記得臺灣鯛的前身—「吳郭魚」;張羅家庭餐食的婦女看到螃蟹尺,知道背殼寬度超過6公分的石蟳,或8公分以上的花蟹與三點蟹才是適合撈捕的螃蟹尺寸,馬上以自己的手指作為量測對照,並對展場的工作夥伴說:「以後去市場買螃蟹,我就知道多大的可以買!」

「2022 魚你相育—食魚教案徵選競賽」由漁業署與財團法人台灣養殖漁業發展基金會攜手主辦,由大享食育協會發揮教育專業負責執行,透過與教師夥伴們的合作,強化食魚教育的推動。藉由此次的成果發表會,我們不僅感受到教學現場的活力,透過展場的設計與體驗互動,我們也看到民眾對於食魚教育的熱情與求知慾。期盼此次的教案競賽活動與成果發表會,得以為臺灣食魚教育有系統的推動,奠下紮實的基礎並持續深化。


展區直擊

展區一:魚從哪裡來-野生捕撈

漁撈是人類歷史悠久的謀生方式,要充分了解水中生物的習性,才能找到合適的捕捉方法與工具。因此,漁法也成為本次投稿教案的設計方向,許多投稿教案以漁法切入,探討永續漁業的設計。撈捕展區呈現相關教案所提及的魚種和魚法,包含東岸常見的洄游性物種—鯖魚、鬼頭刀、飛魚等;西岸的沿近海物種—螃蟹、貝類等,以及夜間常見的驅光性經濟水產,如鎖管類。

展區二:魚從哪裡來養殖

臺灣養殖漁業發達且歷史悠久,此次有相當比例教師以養殖漁業做為設計主題,展區的養殖池便以教案所提及的虱目魚、臺灣鯛、石斑魚、烏魚及香魚進行設計,搭配魚種的飼料袋、魚蔞、蝦籠等池邊常見工具佈置,透過釣魚互動遊戲讓參觀者從玩中學習。

展區三:魚會去哪裡市場

魚市場是認識當地魚產與特色加工品的所在,展區呈現南寮漁港、富基漁港、永安漁港、嘉義魚市與淡水老街的當令漁獲及小吃加工品,搭配教案設計與教具,具體而微地呈現魚市場的特色與樣貌。

展區四:魚會去哪裡廚房

漁獲透過料理,成為盤中飧,教師們則透過教學引導,讓學生認識刮鱗、挑刺、切魚及料理的過程;餐桌展區中,有設計給低年級學生的魚拼圖以及特色鮮明的虱目全魚利用,亦有特教老師結合黏土模型帶領特教學童認識魚刺分佈的創意設計。現場透過料理教材及互動引導,一步步帶領參觀者們認識水產品的構造及多元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