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HI MAATAW 蘭嶼你好》中的蘭嶼運輸問題與日常煮食經驗

文│王婉育

回蘭嶼放映的起點:蘭嶼的人流運輸看天臉色

為了回到蘭嶼放映《HI MAATAW 蘭嶼你好》,我們一行人前一天先在台東過夜之後,搭乘下午的飛機前往蘭嶼。往返蘭嶼需仰賴飛機及客船,飛機為19人座客機,且航線僅有台東至蘭嶼一條,如果沒有提早預訂機票,往往一票難求。由於飛機的機種,以及受限於機場本身硬體設備等因素,飛行員需靠目視的方式進入機場,因此往返蘭嶼的航班常常受到天候的影響,延遲或是取消,更降低了蘭嶼的交通易達性。

這次的蘭嶼放映,讓我們實際體驗了蘭嶼交通的不便。原定於6月11日下午兩點的台東往蘭嶼的班機,在早上連續三班飛機取消後,我們眼看應該無法順利搭乘飛機,於是改訂船票,在下午一點從富岡漁港搭船出發。船班航線有兩條,台東富岡漁港與墾丁後壁湖往返蘭嶼,客船最多可容納三百人,雖然客船能運輸的人數較多,但如果風浪過大,船班取消的機會也會提高。

在離港後,搭船的過程像是坐了兩個多小時的雲霄飛車,周圍的乘客嘔吐的狀態伴隨著海浪拍打在船身的聲音、發動引擎的汽油味,我們歷經種種不適,終於來到蘭嶼。而人流與物流如此波折的狀況,卻是蘭嶼人的日常。蘭嶼人常常將海比喻為人的脾氣,而我們歷經的風浪,在蘭嶼人眼中只是「有點兇」。暈眩與不安的狀態經過休息平穩後,開始準備第一場在民宿小島生活的放映。

食材運送與煮食經驗

在小島生活放映前,製片琇真準備了九宮格遊戲,有九道與《HI MAATAW 蘭嶼你好》或蘭嶼相關的問題,除了讓大家思考問題之外,也透過交換意見、填寫他人答案的方式,進而和坐在同一地方卻彼此陌生的觀眾交流、互動。

而其中一題:你覺得蘭嶼的學校午餐最需要改進的地方是什麼?我們和其他朋友的答案不約而同認為是運輸,《HI MAATAW 蘭嶼你好》從片頭貨車司機小龍運送午餐食材到蘭嶼五所學校的路線,以椰油國小為始,東清國小為終,再沿線追查船公司、團膳業者、教育處,發現許多問題懸而未決,因而導致蘭嶼學校午餐食材運送出現諸多漏洞。

在我們對於蘭嶼學生的飲食人權感到不平與憂心時,蘭嶼人的應變能力與煮食經驗,帶給我們不同的啟發。

東清國小的午餐秘書小玉老師,以及廚姨Somoken常常為午餐食材運送的問題煩惱,因此需要時時應變,像是拿出備用的冷凍三色蔬菜與絞肉,或是變換料理方式來讓學校近八十位師生吃飽。而在小島生活映後訪談胡龍雄校長自身的煮食經驗,可以知道僅仰賴台灣的物資是不夠的,除了自家種植的芋頭、地瓜等作物之外,蘭嶼人還會捕魚、殺豬及採集野菜。在運輸漏洞無法填補的狀況下,蘭嶼人持續以在地食材做料理的方式,不須完全依靠大島,且能保存自身的飲食文化。

然而,這樣的煮食經驗與應變,存在著世代間的斷裂。在東清國小晚上的放映場次,有一位媽媽分享在自家開設餐廳,雖然可以在準備給客人餐點時,烹調家人的晚餐,但因在晚餐時間必須經營餐廳,無法考慮小朋友所需的營養是否足夠。

影片中,三年級的學生小佑和其他同學在涼台聊天,他調皮的說:「我是蘭嶼人,可是我不吃蘭嶼的食物」,在臺灣看到此片段時讓我感到詫異與好奇,為何不吃蘭嶼的食物?而小佑的媽媽與我們談話時,就提及自己小時候因為資源有限,「每天吃地瓜、水芋吃到怕了。」過去的陰影讓她不要求小孩吃蘭嶼的傳統食物,因此也不會在家中以地瓜、水芋做為主食來源。小佑的媽媽白天在核廢料貯存場擔任解說員,晚上則在東清夜市擺攤,先生的工作需要上夜班,忙碌的工作沒時間煮飯,因而讓小佑自己處理晚餐,而小佑在下課後就經常到便利商店尋找吃食。

在便利商店快速且大量的物流進駐蘭嶼之後,人們可以透過金錢購買取得食物,逐漸成為蘭嶼人三餐的選擇之一。

在放映前,東清國小的小玉老師請每班一起畫出心目中的學校午餐,每個年級幾乎都出現薯條、炸雞、漢堡,可見速食在小朋友眼中都是夢幻逸品,我小時候最期待的就是假日爸媽帶我們到速食店買兒童餐。在速食文化的衝擊之下,東清國小三年級的Si Pangpang說:「吃太多速食男生會長胸部,女生的月經會提早來」因而提醒自己不要吃太多炸物。在今日人流與物流仍受到交通的不便受到影響的蘭嶼,西方速食文化正毫無阻撓的侵入在地。

從胡校長、東清國小的家長,以及東清國小三年級學生對於日常烹調餐食或是飲食選擇來看,臺灣受到全球化的影響,快速、便利成為我們選擇飲食的條件與需求。因此便利商店、速食成為我們的消費場所之一,而每天所吃的食物來源也逐漸趨向一致。在地文化與自身逐漸分離,不僅是世代間,臺灣與全球,甚至是蘭嶼與全球之間的疑慮與擔憂。而該如何把自己「吃」回來?是臺灣人和達悟人都需要面對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