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魚出代誌】再度成為新聞焦點的石斑魚

圖、文|王章逸

2022年6月石斑魚從餐桌游到螢幕,新聞、社論滿天飛。追根究底,原來是日前中國宣布於進口的石斑魚中驗出「孔雀石綠、結晶紫」等藥物,因此於6月13日開始禁銷中國。

在鳳梨與釋迦之後,石斑魚也成為中國Say No的一員,對於高度仰賴出口的石斑魚業者而言可以說是直接宣判死刑。

大享於2020年的「農產國家隊」專案曾發起「石斑料理會不會」行動,為了推廣因疫情影響外銷的石斑魚,邀請許多廚師創作食譜,同時拍攝五分鐘短片,讓大家都能成為石斑魚料理高手。

石斑魚禁銷事件甚囂塵上,在許多討論中內銷成為石斑魚可能的去處,而食用與烹飪的推廣成為內銷市場大小的關鍵。

現在,我們要數字看石斑魚,了解到底如何因為出口中國大發利市、如何因為禁銷中國頭殼摸咧燒。

【2022年的兩次禁銷】

石斑魚自從成為ECFA的早收清單(即得以免除關稅)後,高度仰賴中國市場,外銷的石斑魚有幾近九成都是銷往中國。

臺灣許多農漁產品陸續被拒於門外。這兩年共發生了兩次禁銷的事件,分別是今年年初有兩家漁場禁止出口,6月13日則全面暫停出口至中國。

年初兩家漁場因藥物檢測問題而無法出口後,石斑魚養殖業者便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儘管在疫情後內銷的市場已經急遽攀升,但外銷還是石斑養殖產業的主力,一旦如鳳梨、釋迦等農產全面進銷,對於生產成本更大的石斑魚而言簡直是噩夢一場。


【從數字看石斑魚】生產量篇

1970年代

石斑魚在1970年代於澎湖首度完成人工養殖的技術,隨後引進高雄永安,永安成為台灣本島第一個養殖石斑魚的鄉鎮。隨後高技術、高經濟價值的石斑魚產量逐漸成長。

2005年

在2005年台灣石斑魚曾爆發「孔雀石綠」的藥物事件,在當時引發食安的風波,連帶使隔年石斑魚產值與產量降低。

孔雀石綠原為工業用染料,用於養殖漁業可達到殺菌、消毒與治癒傷口的功效。然而該物質卻有致癌、容易累積在臟器以及影響胎兒發育的疑慮,目前在環保署的規範中為「第四類毒性化合物」。

2009年

8月的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嚴重的淹水造成農漁產業損失。根據莫拉克電子資料庫的資料,以屏東縣為例災損面積725公頃,受損比率達到94.8%。不如其他魚種可以短時間收穫,石斑魚需要二至三年才能捕撈,產業復原力本就較為緩慢,莫拉克對石斑魚產業而言無疑造成非常大的傷害。

2011年

ECFA啟動,列在早收清單裡的石斑魚擁有免除關稅的優惠(原必須收取10.5%之關稅)。零關稅的帶動下石斑魚產量隨之升高,但也相對更倚賴中國的市場。

2013年

習近平頒布「禁奢令」,高單價、宴客料理食材的石斑魚成為標的之一,出口中國受阻。

2014年

石斑魚產量達到高峰,當年度共生產了26,228公噸的石斑魚。然而受到禁奢令以及中國已複製石斑魚養殖技術的影響,產量隨後逐年下降。

2020年

肺炎疫情爆發,無論是海運貿易或者社會樣態都深受其影響,以外銷貿易為主軸的石斑魚隨之面臨產銷難題。


【從數字看石斑魚】出口量篇

2008年

出口量大幅成長至1834公噸,其中大部分皆為出口至香港再轉運至中國各地。

2011年

ECFA啟動,石斑魚銷往中國更為優惠。該年度出口量為9,397公噸,隔年度爆發成長至15,450公噸。

2014年

石斑魚出口量達到高峰,當年度共出口了17,960公噸。

2020年

肺炎疫情爆發,出口量腰斬至6,663公噸,幾為前一年出口量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