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宰郁則提到,韓國農民運動的能量源自於80、90年代的反獨裁政府運動,當時蓬勃的學生運動,促使這些參與學運的份子走入工人、農民等階級之中,不過隨著韓國政府不斷開放國外農產品,農村青年人口外移導致高齡化,再加上農產品價格過低,大部分的農民能夠糊口已是萬幸。
韓國以農業技術來說算是很發達,例如農機具的使用都沒問題。如果是從高空攝影可以看到農地分布相當廣闊,但我不是要針對這部分來講,我想談的是這內部面臨什麼問題?如果單從現在韓國農業面貌來說,大家不容易理解,因此我從韓國近代史開始說明。我會先很簡單地提一下一百年近代史,再進入農業主題。
韓國友善環境作物供餐是在2010年正式被提出來,在這之前學校認為學校午餐只是提供學生一天當中的一餐而已,2010年開始,大家認知已經不是集中在「學生的一餐」而已,學校午餐應該跟生命、健康、農業、教育都相關聯的國家主導問題。從那時開始國民整個意識形成,規範學校午餐是義務教育,所以都要提供友善環境種植的作物,這概念直到2014年在韓國已普遍實施。
朴槿惠下台後,南韓政壇正歷經一場政黨輪替的大換血,素有「脫北者之子」的新任總統文在寅除了頻頻對平壤喊話,其農業主張是什麼?近十年來,韓國急起直追參與全球經貿自由化的博奕,對農業部門產生多少衝擊?
借鏡韓國—台韓農民串聯 促談國際貿易下的共同哀愁
李宰郁則提到,韓國農民運動的能量源自於80、90年代的反獨裁政府運動,當時蓬勃的學生運動,促使這些參與學運的份子走入工人、農民等階級之中,不過隨著韓國政府不斷開放國外農產品,農村青年人口外移導致高齡化,再加上農產品價格過低,大部分的農民能夠糊口已是萬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