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農村社區田野筆記

走訪全國二十個農村社區,發掘臺灣食農教育的未來可能。

2021年5月6日,行政院通過《食農教育法》草案並送進立法院審議,希望藉由食農教育法制化,提升民眾對農業生產、農業生活、農業生態之關懷與認識,最終促進臺灣農業的多元永續發展。長久以來,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投入資源輔導農村社區或單位推行食農教育方案,希望串連農村社區居民、返鄉青年者、當地學校師生與親子,從不同角度切入採取多元化的行動策略。

本計畫(110農再-1.1.1-1.1-保-140)由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補助部分經費,奠基於食農教育法草案精神與永續發展目標,審視全國北中南東及離島等二十個農村社區或企業之食農教育成果,提出未來農村社區如何共同實踐永續發展願景的動能,尋求促成城鄉共好、互惠共生的可行性食農教育方案。

相關消息

「股份魚鄉」的創辦人廖宜霈和林筱菁在七股蹲點至今已經五年,社區居民提供的資訊讓設計出來的課程和遊程更貼近產業現場,室內講堂、室外體驗和動手料理等環節,...

2016年,他和同樣出身於北斗的太太,帶著小孩舉家返鄉定居,利用家中田地種植自然農法的黃豆,田野勤學就此誕生。

康莊休閒農業發展協會名譽理事長簡榮瑞,花了十多年的時間,帶領內柵社區一步步從傳統農村成功轉型為聚集多元有機農產業的夢想之地。

結束上午的拜訪行程,我們沿著導航開往三義,卻是杳無人煙的山路,遲疑著何時才會抵達目的地,一陣子之後終於豁然開朗,靠著大安溪堤防走來到「青稻夫工作室」,...

隱身於澎南地區雞母塢的年年有鰆食魚基地是一棟傳統的白色三合院建築,前身為背包客棧,佳容和她的夥伴許桓瑜努力將這裡打造成推廣澎湖食魚教育與漁業體驗的空間。

返鄉當然有撞牆期,蘇郁暄說很多長輩一開始都看不懂她在做什麼;有了成績後,長輩們逐漸看到年輕人回來的機會與可能性。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