攏是為著米─專訪鹿東國小施沛君營養師

文│王婉育

鹿東國小施沛君營養師參加第一屆臺灣學校午餐大賽便入圍決賽,在食育教學比賽中扮演「蝦猴姐姐」驚豔全場。而在今年她推動「攏是為著米」的計畫,讓孩子體驗米食的活動和進行多樣的課程。我們前往彰化拜訪沛君營養師,一窺她推動食米活動的點點滴滴。

一大早,我們先和沛君營養師約在鹿港的稻田之間,一起拜訪實行友善環境農業的在地農人烽哥夫婦,走在翻土完成的稻田旁的田埂上,觀察田埂自然長出的草、烽哥種植的果樹,以及灌溉用的水坑,雖然烈日炎炎,卻不減難得這麼親近土地的興奮,接著到原定地點進行訪談。

想方設法 攏是為著米

在去年年底和沛君營養師見面時,提及想要在學校推行全穀雜糧類,幾個月後便獲得農糧署的「食米學園」計畫補助,並已實行了一個學期。行動派的她,希望可以串聯老師、家長和小朋友,於是創立粉絲專頁「攏是為著米」,透過這個有趣又響亮的名字,讓大家更容易記得,並且分享食米教育課程內容、活動的照片、小朋友的心得,透過社群媒體的力量,讓家長、老師一起參與。

會以「米」為課程的主題,主要是因為在平常學校實施食農教育,或是參加研習很多和米相關,加上剛好沛君營養師因緣際會認識花藝師、推廣幼兒烹調的講師,以及曾經合作的新住民家長、農友,因此將這些插花、烹調、參觀農田的課程連接起來,便完成了「攏是為著米」的活動企劃雛形。

圖說:沛君營養師與推廣幼兒烹調的講師明萱,以及協會夥伴合影(由左至右:芬瑜、洛嬋、婉育、沛君、明萱、炤智​、曉萱)

做千層蛋糕、包越南粽 自己動手做更好吃

為期一年的行動中,突破以往我們對於食米教育的插秧、吃米飯的想像,加入了越南過年吃的粽子、下田收割後吃的割稻飯,用米穀粉製作的千層蛋糕,讓孩子體驗以米做成的各種料理,沛君營養師依年級能力的差異,為孩子準備了料理的烹調課程。

圖說:割稻活動(施沛君營養師提供)

在假日邀請親子一起參與,邀請新住民的家長郭氏紅老師教大家做在越南新年吃的粽子,讓孩子們知道不同國家的飲食文化,最難得的是雖然普遍小朋友不太適應味道,但是卻有自己了解異國的飲食,同時也能欣賞他們特有的文化的回饋,讓沛君營養師相當感動。因此老師下學期也會將異國料理放入學校午餐中,用味覺認識不同國家,了解不同料理方式。

在農糧署的計畫中鼓勵申請的老師使用米穀粉,沛君營養師聯手烘焙師傅入班製作千層蛋糕,細火慢煎餅皮,呈現金黃色的紋路,令人不禁讚嘆小朋友的耐心。同時發現米穀粉雖然無法完全取代麵粉,不過在品嘗時多了一層稻米香氣;至於割稻飯,是農業時代請人來收割自家產的稻米,會招待割稻飯感謝鄰近幫忙的居民,孩子真實體驗割稻勞動後,享受這一碗農村田間獨有的料理。

圖說:四年級學生製作的香芒米千層蛋糕

讓低年級小朋友學習煮米飯、包飯糰,也是讓沛君營養師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體驗。

他跟老師說,這是他出生以來最好吃的東西!

雖然我們笑著小朋友的反應有點誇張,不過沛君營養師說,或許這是孩子第一次動手做料理,沒想到自己可以做,又那麼好吃。而且有家長反應孩子在回家後,如果有剩下的米飯,會希望做成飯糰,明顯感受到孩子在活動後的改變。

跨越年級的限制,效果意外地更好,小朋友也會與家長回顧這天的回憶與成果。另外在包飯糰時,剛好課程中學習到六大類食物,因此營養師也想辦法將六大類的材料準備齊全,放入飯糰中。至於比較難入菜的水果類,就用同事建議的葡萄乾替代,在11點開始進行活動,中午午餐時間就可以享受自己包的飯糰。

圖說:學生製作米鬆餅感想

與各界合作 發揮最大效益

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沛君營養師與不同領域的講師合作,將「攏是為著米」活動更加豐富,問及怎麼做到的?沛君營養師笑咪咪的說:「就是一直想啊!」不放過每一個可以合作聯繫的可能,促成了每一次和小朋友上課的機會。

例如,以往認為一、二年級的學生年紀還太小,無法操作複雜的烹調過程,不過認識了擅長帶領小小孩料理的明萱後,就設定請她帶領一年級的小朋友煮飯,從洗米、瀝水到烹煮,看似簡單的過程,卻讓小朋友頗有收穫。而私下喜歡花藝的沛君營養師,在花藝課做過一次用稻草綁成的注連繩後,突然靈機一動,聯繫老師規劃課程。雖然肌肉不夠發達,孩子出現綁不緊的狀況,需要營養師、導師從旁協助,不過最後仍完成了一個個可愛的注連繩。

圖說:常見於日本建築門口或神社的注連繩,表示對穀物的崇敬。 

平常和學校老師的合作也是沛君營養師推行食育的最大關鍵。過去這幾年在學校舉辦許多有趣的活動,同校的老師認為可以透過臉書記錄活動的過程,提供原本不喜歡整理照片、文字等瑣碎片段的沛君營養師一個方法,不僅歸納每次的成果,還能分享給其他學校的老師。若往後繼續推行其他主題,再更換粉專的名稱即可,可以回溯之前的資料,變成學校食農教育的紀錄。

如此一來,也增加了許多和家長、老師互動的機會,有些家長會私訊詢問料理方式和步驟,有的老師在看完食米活動紀錄後,也會主動來找營養師請益。而沛君營養師也相當大方的與大家分享上課的食譜、簡報。她表示,老師如果有意願就能進行,營養師將料理的製作方法和教學內容做成簡報,老師就可以按照簡報上的步驟進行教學,比起一個人上課也比較有效率。

以前默默地做但沒有人知道,透過這樣的方式可以連結到更多人。

這是在「攏是為著米」系列活動的最大反思。訪談後,沛君營養師和我們聊著下學期想進行的各種規劃,「我都會把它記下來,如果能夠水到渠成,就可以來上課。」和其他領域的老師合作,放入課程進行。而沛君營養師也會和中部其他營養師聚會,交換彼此的意見,希望透過每一次的嘗試,讓孩子更喜歡每天吃的學校午餐。

與沛君營養師見面,深刻體會到她每天與廚師供應一千七百人份的午餐外,更充滿源源不絕的行動力,以及帶孩子認識食物美好之處的種種熱忱。

相關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