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二十回食育推進全國大會位於德島縣,大享這次端出我們的明星「虱目魚分解仔」、「頭足變身仔」,以及台灣學校午餐食譜書《享受吧!臺灣學校營養午餐》,共同出展的有高科大「永續海岸創生-台17漁村實踐計畫」設計的兩款桌遊「Fishion 時魚」、「拼石斑」,加上由臺北市產業發展局支持的鐵觀音及包種茶,又可愛又吸睛的攤位門面一字排開,看展的民眾腳步自然放慢、逐漸靠近我們的攤位。
「你好!這裡為你介紹臺灣的學校午餐喔!」 『什麼?臺灣有學校午餐嗎?』 「對呀,臺灣的學校午餐具有永續性、多元性和創新性,讓我為你介紹吧!」
「你好!這裡為你介紹臺灣的學校午餐喔!」
『什麼?臺灣有學校午餐嗎?』
「對呀,臺灣的學校午餐具有永續性、多元性和創新性,讓我為你介紹吧!」
以大家的學校午餐為主題,並藉由出現在《享受吧!臺灣學校營養午餐》食譜書當中的料理,分類別介紹臺灣的學校午餐:
《享受吧!臺灣學校營養午餐》介紹書籍及台灣學校午餐發展 國際交流-介紹臺日韓學校午餐食譜交換經驗 友善環境午餐-介紹惜食、低碳的學校午餐 友善環境午餐-介紹蔬食及使用水產品的學校午餐 茶入菜學校午餐
展板的文字和圖片說明了臺灣學校午餐的資訊,也讓來訪者知道近年來大享在提倡讓學校午餐的更好的議題上,串連不同國家、不同領域的學校午餐工作者,從營養健康、食材來源、飲食文化到制度的推動等,也和日本和韓國交流,交換彼此在供餐現場的實際經驗。
難得來到日本,我們也想要知道,日本人最想要吃的台灣學校午餐料理是什麼呢?登場的料理有:
白玉蘿蔔炊飯 三杯鬼頭刀 瑪格麗特豆包 金沙杏鮑菇麵 西滷肉 茶香山藥雞湯
經過兩天的調查,六道料理的排名始終非常的靠近,雖然吃不到料理的味道,但看著照片和文字說明,來訪者常站在展板前猶豫不決。最後,獲得第一高票的菜色是「茶香山藥雞湯」!
學校午餐是學校執行食育重要的媒介,除了食物和料理之外,藉由輔助的教具引起學習興趣,也是虱目魚分解仔及頭足變身仔的誕生的原因。
擺在會場的虱目魚分解仔及頭足變身仔吸引許多大小孩的駐足,愛不釋手;加上高科大「永續海岸創生-台17漁村實踐計畫」設計的兩款桌遊「Fishion 時魚」、「拼石斑」,讓大家在愉快的心情之下學習到食材的知識。
日本人氣魚博士「魚君」出場前後的時間,攤位旁的舞台聚集了許多親子家庭,魚君生動的介紹讓孩子們在輕鬆的份圍下認識魚的特色;帶著魚君形象的頭巾,看到擺放在攤位前的水產娃娃,當然也忍不住來把玩一番。
另一項台灣學校午餐常見的食材是「茶葉」,不是直接飲茶,而是將茶作為提升料理香氣和營養的食材,例如茶葉蛋、滷豆乾、茶雞湯或茶香飯等,學校午餐呈現出茶葉在生活中多樣貌的存在。
在日本十分有名的「烏龍茶」,屬於部分發酵的茶,日本常見的綠茶和煎茶則屬於未發酵茶;根據發酵程度的不同,茶色和茶香也會截然不同,例如台北常見的兩款茶「鐵觀音」和「包種茶」。鐵觀音的發酵程度較深,因此茶色較深、果香味較重,茶葉的顏色也較深;包種茶的發酵較輕,因此茶色較青黃、花香味較濃,茶葉的顏色較墨綠。
來到攤位上的民眾,聽完上述的說明後,經過觀察乾茶葉的形狀及顏色、茶湯的顏色和香氣,選擇出哪一杯是鐵觀音、哪一杯是包種茶,完成任務即可獲得茶包!
現場沒有辦法試喝,僅能讓參與者用「聞的」,許多人在一聞到茶的香氣對於原來茶是有「花香」和「水果香」的味道表示非常驚艷。
每年一次的日本食育推進全國大會,大享食育協會參展已經來到第四年,仍然會對於日本人聽到台灣學校午餐時的驚訝感感到有趣,在一次次、斬釘截鐵的說,「是的,臺灣有學校午餐」。
向日本人介紹臺灣學校午餐的相貌和使用的食材,一方面是推廣台灣的食物,另一方面是互相交流好的經驗,讓學校午餐更好的道路上有更多人一起同行。
日本第二十回食育推進全國大會位於德島縣,大享這次端出我們的明星「虱目魚分解仔」、「頭足變身仔」,以及台灣學校午餐食譜書《享受吧!臺灣學校營養午餐》,共同出展的有高科大「永續海岸創生-台17漁村實踐計畫」設計的兩款桌遊「Fishion 時魚」、「拼石斑」,加上由臺北市產業發展局支持的鐵觀音及包種茶,又可愛又吸睛的攤位門面一字排開,看展的民眾腳步自然放慢、逐漸靠近我們的攤位。
以大家的學校午餐為主題,並藉由出現在《享受吧!臺灣學校營養午餐》食譜書當中的料理,分類別介紹臺灣的學校午餐:
展板的文字和圖片說明了臺灣學校午餐的資訊,也讓來訪者知道近年來大享在提倡讓學校午餐的更好的議題上,串連不同國家、不同領域的學校午餐工作者,從營養健康、食材來源、飲食文化到制度的推動等,也和日本和韓國交流,交換彼此在供餐現場的實際經驗。
難得來到日本,我們也想要知道,日本人最想要吃的台灣學校午餐料理是什麼呢?登場的料理有:
經過兩天的調查,六道料理的排名始終非常的靠近,雖然吃不到料理的味道,但看著照片和文字說明,來訪者常站在展板前猶豫不決。最後,獲得第一高票的菜色是「茶香山藥雞湯」!
學校午餐是學校執行食育重要的媒介,除了食物和料理之外,藉由輔助的教具引起學習興趣,也是虱目魚分解仔及頭足變身仔的誕生的原因。
擺在會場的虱目魚分解仔及頭足變身仔吸引許多大小孩的駐足,愛不釋手;加上高科大「永續海岸創生-台17漁村實踐計畫」設計的兩款桌遊「Fishion 時魚」、「拼石斑」,讓大家在愉快的心情之下學習到食材的知識。
日本人氣魚博士「魚君」出場前後的時間,攤位旁的舞台聚集了許多親子家庭,魚君生動的介紹讓孩子們在輕鬆的份圍下認識魚的特色;帶著魚君形象的頭巾,看到擺放在攤位前的水產娃娃,當然也忍不住來把玩一番。
另一項台灣學校午餐常見的食材是「茶葉」,不是直接飲茶,而是將茶作為提升料理香氣和營養的食材,例如茶葉蛋、滷豆乾、茶雞湯或茶香飯等,學校午餐呈現出茶葉在生活中多樣貌的存在。
在日本十分有名的「烏龍茶」,屬於部分發酵的茶,日本常見的綠茶和煎茶則屬於未發酵茶;根據發酵程度的不同,茶色和茶香也會截然不同,例如台北常見的兩款茶「鐵觀音」和「包種茶」。鐵觀音的發酵程度較深,因此茶色較深、果香味較重,茶葉的顏色也較深;包種茶的發酵較輕,因此茶色較青黃、花香味較濃,茶葉的顏色較墨綠。
來到攤位上的民眾,聽完上述的說明後,經過觀察乾茶葉的形狀及顏色、茶湯的顏色和香氣,選擇出哪一杯是鐵觀音、哪一杯是包種茶,完成任務即可獲得茶包!
現場沒有辦法試喝,僅能讓參與者用「聞的」,許多人在一聞到茶的香氣對於原來茶是有「花香」和「水果香」的味道表示非常驚艷。
每年一次的日本食育推進全國大會,大享食育協會參展已經來到第四年,仍然會對於日本人聽到台灣學校午餐時的驚訝感感到有趣,在一次次、斬釘截鐵的說,「是的,臺灣有學校午餐」。
向日本人介紹臺灣學校午餐的相貌和使用的食材,一方面是推廣台灣的食物,另一方面是互相交流好的經驗,讓學校午餐更好的道路上有更多人一起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