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農業廢棄物發揮出第二次價值─遊農食參展心得分享

就讀台師大衛教系且雙主修營養系的大五生黃郁晴,因社區營養實習課程來到大享,為大家帶來遊農食的觀察紀錄。


文│黃郁晴
圖│大享食育協會

我認為教具是輔助教師教學非常重要的一環,結合我先前在社區發展中心擔任暑期導師的經驗,會發現在很多教育現場中都會遇到經費不足無法常常舉辦校外教學或是購買教材的問題,但只用簡報講述課程,小朋友又很容易失去興趣。因此我認為邀請食農教育的老師來參加這樣的展覽是非常有幫助,並且可以很快速的把教具引入教育現場,或是發展出新的教材教法,讓課程內容有別於以往較為單一的形式。

在參展過程中,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Megahouse所展出的立體拼圖。就如同公司代表人所說,他們的出發點其實是做玩具而不是做教具,因此從這次的展覽也讓我體會到教具、玩具的差異性。立體拼圖不管是精緻程度或是上手性都比教具更強,同時也不需要有教師從旁教導,是我覺得是遊玩性最強的產品,在教育現場中,也可以搭配影片,很簡單的把牛或是豬的解剖圖呈現出來,讓課程更有記憶點。相比之下,教具通常會需要有人指導,並且需要更多的前情提要,但也因為教具的性質,比起單純的玩具而言,更是輔助老師教學的工具,但可能比較難直接引起學生的興趣。

我印象最深的教具是來自日本的紙卡,在紙卡的背面會提示教師要翻頁或是提示要說的指導語,可以很快速的幫助老師達到教學的目的,備課也會比較輕鬆,也不用閱讀太多的遊戲規則。

另外,現場也展出「懂吃懂吃餐點分析互動裝置」,這樣的裝置就可以讓營養素的計算變得像是遊戲一樣簡單,讓小朋友不會看到一堆數字就覺得很害怕,然而這樣的大型裝置又好像很難一次性的設置在很多學校中,也讓我很好奇這種形式的教材要如何一次性的影響很多的學生。

最後,除了透過以上提到的這些虛擬教材融入課程之外,當天還有一個是由釋迦所製成的吊飾,我認為透過這樣的教具發展可以讓農業廢棄物發揮出第二次的價值非常貼近永續飲食的概念,也可以讓學生透過動手製作的過程中,去了解到釋迦的構造、生長的過程,是非常聰明的設計,並且在整體設計的美感也很符合現代審美,除了在學校之外也很適合當做為一般民眾及高齡課程的教案。

很感謝有機會可以參與這次的展覽,可以看到有很多老師、營養師都對這個議題很有興趣,也很願意接收最新的教學方法,很期待未來可以看到食農教育不只在學校裡而是有機會普及到其他的年齡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