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農食展場中出現了一塊讓人席地而坐的野餐墊,上面有一隻豬和幾隻雞,這些動物的大小都是依照原始比例繪製的,原來一隻豬和小朋友的身長差不多!大享特邀野餐墊的設計師胡湘苓來談談設計理念和延伸使用的方法。
文|胡湘苓 圖|大享食育協會
我是湘苓,一名畜牧背景出身的設計師,結合科學知識與圖像設計,致力於將複雜的畜牧知識轉譯為趣味化、易理解的教具,讓更多人透過互動體驗,吸引眾人目光,願意讓大家聽故事、玩互動,成功傳遞知識又不失樂趣,親近並支持畜牧食農教育!接下來,介紹「雞豬野餐墊」的設計緣由、過程與亮點。
「雞豬野餐墊」誕生於2024年「日日有豬雞——雞豬共學計畫」,靈感來自楊雅安老師(食農教育點子膠囊社團創辦人)的提議,設計一張以雞與豬為主題的比例尺布條,幫助人們直觀感受雞與豬的實際大小。這份教具旨在增進對雞豬比例、生活環境、習性特徵的了解,並以趣味性與互動性吸引大人小孩的目光。最初僅供應給共學成員,後來因獲得好評而進行少量再版,並促成附件教具的誕生。
為了吸引從小朋友到大朋友的目光,我在設計上特別考量了畫風的趣味性與親和力,所以選擇使用可愛風趣的繪畫方式,並且盡量保留雞與豬的品種外觀特性、實際可能尺寸,讓野餐墊兼具實用性與美感。此外,我也參考了《從認知發展觀點探討幼兒教具設計原則之研究》,將安全性、多功能性、易操作性等要素融入設計思路中,確保教具能至少符合幼兒年齡層的需求,並以此向上發展至全齡段皆可使用於說明畜牧相關議題。
趣味繪畫風格結合科學事實,保留雞與豬的品種特徵與實際尺寸,參考Dimensions資料庫、台灣畜產種原知識庫等資料,確認牠們的體型範圍與外觀特徵,為畫面構圖打下基礎。為確保不同年齡層皆適用,採用適合幼兒與成人的設計原則,確保知識性與多功能性,螺旋式遞增知識量!
聚焦於實用方便性,也考量教具需展示雞豬真實比例,尺寸至少需達90×180公分以上,我受到雅安老師原先豬豬布旗理念的啟發,想到學齡幼兒園與國小兒童的學習需求。若孩子們能躺在野餐墊上感受雞豬的比例,是否能更深刻地理解其實際大小?最終材質與樣式選擇野餐墊進行,且設計為150×180公分。選用輕便、防水的材料,便於攜帶與清潔,這樣的材質能承受多次使用,滿足室內外活動需求,並提升教具的耐用性。
我希望這成為老師們教學的好幫手,所以選擇呈現出便於教學時能「說故事」的畫面!
雞豬野餐墊的設計讓學習不僅停留於觀察,除了雞和豬本身,我也加入牠們的生產環境元素,並融入環境、生物與數學相關概念。在了解雞與豬的實際尺寸以外,還兼具教育功能與趣味性。
舉例來說:蛋雞巢箱旁我繪製了紙盒盤蛋,可以用來說明雞蛋暫存或包裝的材質樣貌。其上方也有一顆雞蛋搭配一左一右的箭頭分別指向荷包蛋與小雞,可以於教學強調雞蛋的受精與否,與其用途為種蛋或是食用蛋的差異。邊緣的比例尺則以改為5公分等大的雞蛋替代,用計算的方式可以得知雞與豬的大小,同時也展示不同雞種可能會呈現的蛋殼顏色,讓學習過程更具趣味性及探索性。
【野餐墊特點整理】
雞的部分:展示肉雞平飼、蛋雞放牧與巢箱環境,並加入砂浴行為與蛋殼顏色比例尺;巢箱旁的箭頭引導雞蛋用途的教學,說明受精與否的差異。 豬的部分:展示室內水簾密閉飼養與戶外放養的對比,讓學員了解不同飼養模式的特點;豬隻側面圖則作為肉品部位教學的基礎。
雞的部分:展示肉雞平飼、蛋雞放牧與巢箱環境,並加入砂浴行為與蛋殼顏色比例尺;巢箱旁的箭頭引導雞蛋用途的教學,說明受精與否的差異。
豬的部分:展示室內水簾密閉飼養與戶外放養的對比,讓學員了解不同飼養模式的特點;豬隻側面圖則作為肉品部位教學的基礎。
此外,我設計了A4大小的補充附件,詳細說明豬肉部位與副產品知識,便於延伸至營養與烹飪教學。
整體畫面結構不僅呈現雞豬的實際大小,也融入其生活環境,適合故事化教學。
為協助教學者快速上手,我整理了「雞豬野餐墊」的教學步驟,簡化為「O一O」口訣:
想一想:引導猜測雞豬大小與長相。 比一比:用身體比例尺對比實測大小。 算一算:融入數學計算活動。 看一看:觀察飼養環境與行為特徵。 拼一拼:透過附件進行肉品部位配對。
此外,由於野餐墊上方並沒有完整側面比例的雞隻,因此跟豬隻相比,較不適合做為肉品部位的教學底圖,因此我設計了「一隻雞」資料夾,專門介紹-中興紅羽1982土雞,說明其品種特性、外貌與肉品部位,除了體態健美、適應性優良以外,還能延伸說明台灣本土土雞的保種相關議題。這項補充設計可以完善野餐墊的教學功能,增添實用性與深度。
「雞豬野餐墊」透過科學事實與趣味設計,將畜牧知識轉譯為互動化教具,不僅吸引不同年齡層參與,也提升了教學的層次與靈活性。我希望這份教具能繼續支持畜牧教育,讓更多人了解雞與豬的生活環境、動物福利與生產過程等,進而建立「了解→選擇→支持→進步」的良性循環。
我希望促進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互信與理解,發掘台灣畜產業的重要性,並逐步建立永續且良善的畜牧產業生態循環。目前,我正經營「食刻食農」粉絲專頁,並透過線上與線下活動為食農教育盡一份心力。
遊農食展場中出現了一塊讓人席地而坐的野餐墊,上面有一隻豬和幾隻雞,這些動物的大小都是依照原始比例繪製的,原來一隻豬和小朋友的身長差不多!大享特邀野餐墊的設計師胡湘苓來談談設計理念和延伸使用的方法。
文|胡湘苓
圖|大享食育協會
我是湘苓,一名畜牧背景出身的設計師,結合科學知識與圖像設計,致力於將複雜的畜牧知識轉譯為趣味化、易理解的教具,讓更多人透過互動體驗,吸引眾人目光,願意讓大家聽故事、玩互動,成功傳遞知識又不失樂趣,親近並支持畜牧食農教育!接下來,介紹「雞豬野餐墊」的設計緣由、過程與亮點。
設計起因與目標
「雞豬野餐墊」誕生於2024年「日日有豬雞——雞豬共學計畫」,靈感來自楊雅安老師(食農教育點子膠囊社團創辦人)的提議,設計一張以雞與豬為主題的比例尺布條,幫助人們直觀感受雞與豬的實際大小。這份教具旨在增進對雞豬比例、生活環境、習性特徵的了解,並以趣味性與互動性吸引大人小孩的目光。最初僅供應給共學成員,後來因獲得好評而進行少量再版,並促成附件教具的誕生。
設計過程:對象與材質選擇
為了吸引從小朋友到大朋友的目光,我在設計上特別考量了畫風的趣味性與親和力,所以選擇使用可愛風趣的繪畫方式,並且盡量保留雞與豬的品種外觀特性、實際可能尺寸,讓野餐墊兼具實用性與美感。此外,我也參考了《從認知發展觀點探討幼兒教具設計原則之研究》,將安全性、多功能性、易操作性等要素融入設計思路中,確保教具能至少符合幼兒年齡層的需求,並以此向上發展至全齡段皆可使用於說明畜牧相關議題。
趣味繪畫風格結合科學事實,保留雞與豬的品種特徵與實際尺寸,參考Dimensions資料庫、台灣畜產種原知識庫等資料,確認牠們的體型範圍與外觀特徵,為畫面構圖打下基礎。為確保不同年齡層皆適用,採用適合幼兒與成人的設計原則,確保知識性與多功能性,螺旋式遞增知識量!
聚焦於實用方便性,也考量教具需展示雞豬真實比例,尺寸至少需達90×180公分以上,我受到雅安老師原先豬豬布旗理念的啟發,想到學齡幼兒園與國小兒童的學習需求。若孩子們能躺在野餐墊上感受雞豬的比例,是否能更深刻地理解其實際大小?最終材質與樣式選擇野餐墊進行,且設計為150×180公分。選用輕便、防水的材料,便於攜帶與清潔,這樣的材質能承受多次使用,滿足室內外活動需求,並提升教具的耐用性。
設計亮點:畫面構圖與功能性
我希望這成為老師們教學的好幫手,所以選擇呈現出便於教學時能「說故事」的畫面!
雞豬野餐墊的設計讓學習不僅停留於觀察,除了雞和豬本身,我也加入牠們的生產環境元素,並融入環境、生物與數學相關概念。在了解雞與豬的實際尺寸以外,還兼具教育功能與趣味性。
舉例來說:蛋雞巢箱旁我繪製了紙盒盤蛋,可以用來說明雞蛋暫存或包裝的材質樣貌。其上方也有一顆雞蛋搭配一左一右的箭頭分別指向荷包蛋與小雞,可以於教學強調雞蛋的受精與否,與其用途為種蛋或是食用蛋的差異。邊緣的比例尺則以改為5公分等大的雞蛋替代,用計算的方式可以得知雞與豬的大小,同時也展示不同雞種可能會呈現的蛋殼顏色,讓學習過程更具趣味性及探索性。
【野餐墊特點整理】
此外,我設計了A4大小的補充附件,詳細說明豬肉部位與副產品知識,便於延伸至營養與烹飪教學。
整體畫面結構不僅呈現雞豬的實際大小,也融入其生活環境,適合故事化教學。
教學應用與補充設計
為協助教學者快速上手,我整理了「雞豬野餐墊」的教學步驟,簡化為「O一O」口訣:
此外,由於野餐墊上方並沒有完整側面比例的雞隻,因此跟豬隻相比,較不適合做為肉品部位的教學底圖,因此我設計了「一隻雞」資料夾,專門介紹-中興紅羽1982土雞,說明其品種特性、外貌與肉品部位,除了體態健美、適應性優良以外,還能延伸說明台灣本土土雞的保種相關議題。這項補充設計可以完善野餐墊的教學功能,增添實用性與深度。
「雞豬野餐墊」透過科學事實與趣味設計,將畜牧知識轉譯為互動化教具,不僅吸引不同年齡層參與,也提升了教學的層次與靈活性。我希望這份教具能繼續支持畜牧教育,讓更多人了解雞與豬的生活環境、動物福利與生產過程等,進而建立「了解→選擇→支持→進步」的良性循環。
我希望促進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互信與理解,發掘台灣畜產業的重要性,並逐步建立永續且良善的畜牧產業生態循環。目前,我正經營「食刻食農」粉絲專頁,並透過線上與線下活動為食農教育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