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友旺南瓜之旅:不只抵抗極端氣候 更要打入市場!

花蓮友旺南瓜之旅:不只抵抗極端氣候 更要打入市場!

文|王婉育、圖|王章逸

南瓜在食物分類中屬於全榖雜糧中的根莖類,質地柔軟的南瓜,易於入口,在學校午餐中經常可見,像是南瓜燒肉、南瓜粥,還有濃郁的南瓜濃湯,富有飽足感且營養滿分。近年來面對氣候變遷更加劇烈,作物品種改良與種植方式調整,為農業部門因應氣候變遷的調適策略。花蓮農業改良場致力於南瓜的育種,就是希望能夠讓南瓜的生長能抵禦日漸極端的天候與環境條件。

「老王賣瓜」的育種家 花蓮農改場王啟正副研究員

我真的就是名副其實的老王賣瓜!

花蓮農改場作物改良課的王啟正副研究員語速緩慢卻幽默的說,從小就很喜歡植物的他,大學和研究所就讀園藝系,在1998年考上公職後就來到花蓮農改場工作至今。來到花蓮後,前任同一職位的同事尚未完成南瓜育種,他因此接下這個任務,在2018年完成「友旺南瓜」的育種。

說起花蓮的南瓜的特色,王啟正認為花蓮農作腹地大、河床沙地多適合種植南瓜,比起中南部的南瓜需要修剪藤蔓,花蓮農民在種植南瓜比較粗放。「幾乎種下去不用太照顧,比較怕下雨而已。」他表示南瓜只要躲過雨季不易受粉的危機之後,就能順利結果。此外,幅員狹長的花蓮,南北有環境差異,春秋兩季都可以種植南瓜。啟正副研究員說,北花蓮春作多、南花蓮秋作多,若溫度低就得延遲採收時間,溫度高就可以盡快採收。


王啟正研究員手持說明南瓜品種友旺的農技報導文宣。

然而,近年來氣候急遽變化,南瓜在高溫的氣候下容易遭受矮南瓜黃化嵌紋病毒病及胡瓜嵌紋病毒病攻擊,因此育種腳步不曾停下。啟正副研究員說還是希望育出的品種能更加耐熱,目前友旺南瓜能抵抗的病毒不同於市面上主要的品種「阿成」、「阿嬌」和「東昇」,能夠抵抗上述兩種病毒,耐熱程度也較「阿成」高,在育種完成後也舉辦觀摩會鼓勵農友種植。

友旺的好處除了能抵抗病毒外,啟正副研究員笑說其實味道沒有什麼差異,但似乎口感更Q,而種植友旺相當成功的農友林瑞鵬也表示相較其他品種味道更甜、外觀更紅,問及最喜歡什麼樣的南瓜料理,王啟正說:「與其常見以燉、燒這樣需要水煮的南瓜料理方式,他推薦用大蒜快炒便能夠享用到南瓜的滋味。」連忙的把它座位後面的南瓜贈送給我們。

然而,現在市場上大家較熟悉「阿成」或「東昇」的品種,因此農民或通路在販售友旺南瓜時,會將友旺稱作「阿成」,但若仔細看,友旺是文旦型,而「阿成」是有脖子般的木瓜型,推行兩年下來市占率大約8%至10%,希望自己育種完成「友旺南瓜」能推廣至市面上,成為南瓜的主力品種。

讓南瓜長在棚子上 觀自在農場林瑞鵬先生

距離花蓮市區20分鐘的車程,我們來到啟正副研究員推薦的觀自在農場,自大馬路彎進小小的田間小路,觀自在農場的員工正在包裝著山苦瓜。農場主人林瑞鵬先生自豪的和我們說:「我種的南瓜和別人不一樣──不在田畦上定植,而是搭建網室,讓南瓜在棚架上頭爬藤」,因此長出來的南瓜密度相當高,且南瓜並不會接近地面,王啟正說,這樣就不易有上下顏色不均的情況,而友旺栽培技術觀摩會也是在這裡舉辦。

不同於過去接觸的農友,林先生的農園主要供應至零售通路,除了主要與里仁契作,兩年前全聯開設「農家直採專區」,能夠長期穩定供貨的林先生亦有了開拓新市場的機會,在農糧署舉辦的媒合會中,成功的成為全聯的合作農友之一,南瓜便是其中一項與全聯合作的農產。以往南瓜都是以完整一顆販售,林先生為迎合目前小家庭食用南瓜份量不多的情形,則將南瓜切片包裝,販售。而王副研究員也提及現今南瓜採收重量亦在1公斤多至2公斤以符合家庭需求,供應學校營養午餐的南瓜為節省削皮、截切成本,通常會採購較重,3至4公斤的南瓜。

這次拜訪育種的研究人員與農民,可從一顆小小的南瓜,看見花蓮農業從裡到外不同於西部獨特的魅力。


抵達觀自在農場時工作人員正在忙著裝箱出貨全聯,碩大的匾額說明了農場在有機農業的成就。


拜訪農場時並非南瓜產期,林瑞鵬先生帶著我們參觀另個農場主力苦瓜田的狀況。


林瑞鵬先生與一整面牆的感謝狀,感謝狀是農場積極參與公益活動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