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麻豆區雜糧產銷班第1班|綠豆種植耗人工、成本高,靠機械化有解!

台南麻豆區雜糧產銷班第1班|綠豆種植耗人工、成本高,靠機械化有解!

編按:2020年12月份,作者前往採訪農友陳峯昇時,剛好遇到雨天,成熟待採收的綠豆夾怕雨,讓農友心情跟著天氣起伏、牽掛不已。

文字、攝影I曾怡陵(特約撰稿)

看著屋外的雨嘩啦落下,麻豆區雜糧產銷班第1班班長陳峯昇的臉色如綠豆般慘綠,疑慮待收成的綠豆莢發芽,或色澤不佳只能留作種子。他身旁有多台曳引機,附掛各種農具,處理播種、採收等田間作業。「為了節省人工,我會思考要怎麼改機械,再叫師傅改。」目前,除了拔草和部分採收工作需要雇用人工支援,幾乎全部流程都由機械代勞,一年三作50公頃的綠豆田人力精簡,只靠他和七年級的女兒陳瀅淨投入耕作。

圖說:陳峯昇與陳瀅淨父女兩人搭配機械採收,管理50公頃的綠豆田。攝影/曾怡陵

「我們家最早就是種綠豆,」陳峯昇說,在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臺南農改場)作物改良課退休研究員連大進推廣粉綠豆品種臺南5號的機械採收時,父親率先跟進。「為了要採綠豆,當時花了近兩百萬從日本進口機械,全臺只有兩台,一台就在我們家。」不過因為機械限制無法順利採收,綠豆的耕作中斷了好一陣子,父親轉以黃豆等雜糧為主力。直到約莫10年前,他心想沒有不成功的道理,才又修改機械,重啟綠豆的種植。

綠豆耗人工,用機械降低人力需求

臺南農改場農藝研究室副研究員兼研究室主持人吳昭慧表示:

「不像黃豆、黑豆的花期為有限期,綠豆採收後植株仍留有葉片,還會陸陸續續開花。陸續開花會使得豆莢成熟時間不一,需要多次採收,但臺南5號粉綠豆如果田間管理得當,花期不至於拉得很長。」成熟期較為一致是臺南5號粉綠豆的特點,也因此,臺南農改場以此品種推廣機採,希望能解決綠豆耕作普遍面臨的人力問題。

農村人口外流、老化,就地找工越來越困難,陳瀅淨說他們時常得跨區找工,綠豆採收的機械化,緩解了農村缺工的問題。「機採的耗損一定會比較多,但成本比人力採收低很多。」吳昭慧說明,一批綠豆可以用人力採收2至3次,而經過機採後植株會被截斷,只能採收一次,雖然不能期待採收量與手採的一樣多,但一公頃用機械只要3至5個小時就可以收完,若雇用人工則需要60至90人次,單日人工費用高達每人1,200元。換算下來每公斤綠豆光採收成本就要60至80元,使用機採可以降至10元上下,即使產量比較低,但採收成本大幅下降,就可以鼓勵農民擴大種植。

圖說:陳峯昇班長修改購自日本的綠豆採收機,善用機採大幅降低採收成本。(照片提供:陳瀅淨)

要成功機耕,要搭配田間管理和適地機械

不過,有了採收機,還要具備掌握精準時程和調整機械的能力。吳昭慧說明:「開花時蚜蟲、薊馬等小型蟲危害嚴重的話,會導致落花,重新開花,讓花期延長。」也因此,陳峯昇會在綠豆始花(開始開花)時噴藥控制蟲害,如此第一期結莢數多,也比較不會結第二期豆莢。

雜草的控制也是關鍵。陳峯昇不使用落葉劑,而是在綠豆幼苗期施用除草劑以抑制雜草,除草劑最佳使用時間為雜草2~3葉時,抓準時程才能有效控制雜草的生長。「否則時間點一過,雜草長太大殺草劑效果不佳,要人工拔草了。」陳峯昇說,雜草一高,安全的施藥量已經無效控制,而過量的藥劑又會傷到綠豆,導致成長的高度過低不符適合機採的標準,因此掌握用藥的時機與量也是陳峯昇重要的管理技術「有農民種的綠豆只有一尺高,我們家的絕對長到大腿、肚子的高度。綠豆長得越高,機採越容易,越不會有loss(損耗)。」

圖說:成熟期較為一致是臺南5號粉綠豆的特點,臺南農改場以此品種推廣機採,希望能解決綠豆耕作面臨的人力問題。(照片提供:陳峯昇)

機採時間點一般落在始花後約35至45天,會因不同田區和氣候狀況調整。採收時,田間轉為棕黑色的乾燥豆莢越多越好,未轉色、含水量高的青綠豆莢越少越好。

「這樣採收起來的就會是豆莢乾燥,已脫落的豆子。」如果採到未脫粒的豆莢,陳峯昇還需多做一道工序,將豆莢放入自行改造的脫粒機,讓種仁和豆莢殼分離。此外,未轉色豆莢也表示葉片含水量多,機採時葉子的汁液會沾附在種仁上,不僅影響賣相,吃起來還會有澀味。不過透過機械改良,葉子會被風吹走,對他來說已不是困擾。「5年前機台還沒有改得很好,就採收了很多綠豆桿,綠豆只有3、4成而已。」陳峯昇不斷試驗機械零件轉速、震動頻率等,目前已能收穫8成以上的綠豆。

圖說:機械採收綠豆,豆莢的乾燥程度越一致,採收的品質越佳。(照片提供:陳峯昇)

國產綠豆優勢多,價格難關還待突破

陳峯昇主責種植,推廣的任務落在陳瀅淨身上,她以「小農夫」為品牌推廣產銷履歷綠豆等豆類。綠豆的通路以芽菜廠為主,也供貨給飲料店,並自售小包裝綠豆。芽菜廠曾回饋,相較於進口綠豆,用國產綠豆孵出的芽菜在通路架上的效期比較長,是很大的優勢。

臺南5號綠豆具有種皮薄、快煮易爛的特性,適合煮綠豆湯。今年萊爾富超商上架的綠豆湯,即以陳瀅淨的綠豆為原料製作;8more白木耳飲品店也試煮後,肯定其濃郁香氣而推出綠豆白木耳飲。除了綠豆湯,也有人用她的綠豆和其他本土雜糧,推出網購綠豆椪。

「我們綠豆的推廣還在起步階段,」陳瀅淨為了讓更多人知道臺灣也有綠豆,有時還必須以成本價讓廠商試用。零售的小包裝綠豆則在蝦皮及臉書販售,也透過幾位相識的團購主推廣。

圖說:陳峯昇負責種植,女兒陳瀅淨以「小農夫」品牌推廣產銷履歷綠豆等雜糧。攝影/曾怡陵

日前,陳瀅淨還試著開發綠豆義大利麵,但因為外型不討喜、成本高昂,被通路打回票,也打擊了她的信心。不過,一想起有客人在蝦皮購買綠豆後留下的正面回饋,露出純真的笑容,打開手機螢幕一個字一個字唸出來:「『綠豆品質很好,現在還能吃到臺灣的綠豆很幸福。』覺得好開心喔!我還滿希望能夠看到這樣子的回饋。」

截至目前為止,綠豆的高成本對陳瀅淨來說還是最大的推廣阻礙。願意採用國產綠豆的廠商,都是因為背後有支持臺灣農作物的消費者,她也呼籲大家多多支持,讓國產綠豆有機會擴大種植生產的面積。

相關作物